在四川意龍科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檔案室里,幾本泛黃的臺賬靜靜擺放著。其中,一本臺賬里有一頁用紅筆圈出的單據,看似毫不起眼,卻記錄著一場險些讓企業陷入稅務風險的“烏龍事件”,更成為這家企業優化管理體系、筑牢合規防線的關鍵轉折點。
四川意龍科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一角。張天奕/攝
“當時確實不清楚情況!我們以為原料都用在研發環節了,沒想到生產部門使用了研發部門剩余的原料。”意龍科紡財務總監王曉丹介紹,企業在開展某新產品研發時,選用了一種特殊的原材料,這種原材料既能夠滿足研發實驗的嚴苛要求,也適用于公司的日常生產。當新產品研發成功并投入市場后,企業將研發部門剩余的部分原料,直接投入到了正式生產中。
這種看似“物盡其用”的操作,卻給后續研發費用的歸集埋下了隱患。由于研發部門與生產部門未及時溝通原料使用情況,財務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將這批原料費用統一計入研發費用臺賬。直到財務團隊完成初步歸集的二次復查,對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指引》逐項核對時才發現這一疏漏——企業研發活動直接形成產品對外銷售的,研發費用中對應的材料費用不得加計扣除。而產品研發成功后,被投入正式生產的剩余原材料,更不能歸集到研發費用中。好在發現及時,企業核減了不符合條件的扣除金額。
雖然沒有造成實質性的負面影響,但這場誤計“風波”猶如一記警鐘,引發了企業管理層的深刻反思。“問題雖已解決,但暴露出我們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也反映出部門間存在信息壁壘。”意龍科紡副總經理翟鴻衛說,作為工信部重點跟蹤培育的紡織服裝品牌企業,意龍科紡專注于技術攻堅,每年都會投入大筆資金用于產品研發。如果不能準確認定與歸集研發費用,可能導致補繳稅款、加收滯納金甚至罰款等后果,將嚴重影響企業納稅信用評級。
四川意龍科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操作工人正調試設備。張天奕/攝
經歷這一“小插曲”后,意龍科紡意識到稅費申報不能僅靠財務“兜底”。自那以后,意龍科紡在完善管理體系的探索中,堅持系統化思維,從制度夯基、系統賦能、外部協同三個維度持續筑牢合規防線。
完善學習機制夯基礎——構建分層分類的學習培訓矩陣,針對管理層開設稅務戰略決策課程,提升稅務管理的前瞻性;面向財務人員開展稅務政策深度研習與申報實操培訓,強化其專業技能;組織業務人員進行稅務基礎知識普及與協同申報培訓,打破部門信息壁壘。同時,建立行業標桿走訪機制,通過實地觀摩風控體系、座談交流先進經驗,將稅務管理理念與實操方法融入企業自身管理體系,形成“內部學習+外部對標+持續優化”的良性循環。
引進智能系統增效能——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引入ERP、MES等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數據智能采集、自動核算分析,解決人工操作易出錯、數據協同效率低等痛點,構建起覆蓋“業務發生—數據流轉—合規校驗”的全流程稅費管理體系,實現業務流、財務流、稅務流的高效協同,顯著提升管理效能與風險預判能力。
外聘專業團隊防風險——強化內部監督審計,聘請專業機構作為“智囊團”對公司開展“稅務健康體檢”,提供審計等專業服務,通過定期開展稅務風險排查、流程合規性評估,精準識別潛在風險點,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建議,實現涉稅風險“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有效防范小微問題演變為重大風險。
當意龍科紡逐步構建起“制度、系統、外腦”的三重防護網時,稅務部門同步優化監管服務。針對意龍科紡這類集自主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企業,稅務部門依托稅收大數據平臺,以數據邏輯分析、優惠政策落實等為切入點,聚焦人工、直接材料折舊費用等數據指標,分析企業是否存在研發費用歸集等風險點,通過“風險預警—政策輔導—自主修正”的全鏈條管理機制,第一時間向企業推送風險提示信息,并同步開展針對性政策輔導,引導納稅人及時完成數據修正、實現風險自我化解。
這場始于“誤計原料”的管理變革,現已演變為持續釋放效能的“連鎖反應”。如今,意龍科紡憑借產品質量筑牢市場根基,更以良好的企業信譽贏得行業認可。2024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已公布,意龍科紡再次獲評A級納稅人。“高信用等級帶來的不僅是榮譽,更是實實在在的競爭力。”翟鴻衛介紹,在一次激烈的競標中,企業最終憑借過硬實力成功突圍。事后與合作方深入交流才得知,連續多年獲評A級納稅人的資質成為“加分項”。對方坦言,長期保持納稅信用A級的企業,在管理規范性和合作穩定性方面更值得信賴,這也是他們選擇合作伙伴時重要的考量標準。
不僅如此,憑借“6連A”納稅信用,意龍科紡在辦理出口退稅時享受到了稅務部門提供的“綠色通道”服務。通過審核資料精簡、流程提速的雙重便利,企業退稅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以來,意龍科紡已享受出口退稅650余萬元,及時到賬的退稅款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擴大生產規模注入了強勁動力。
如今走進企業車間,每個工位都貼著醒目的流程指南,研發室的電子屏實時更新著項目支出數據。翟鴻衛感慨:“技術決定我們能飛多高,管理決定我們能走多遠,合規則決定我們能走多久。合規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每一次危機的化解,都是對合規管理的檢驗與提升,更是企業實現進階發展的寶貴契機。”
編輯: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