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雨柔 馬國柱 通訊員 馬嘉玥 陳坤
潘泰安
“枸杞植株喜陽,充足光照下枝葉繁茂。作為農業類企業,我們對稅務合規的直觀感受,就是一種在陽光下的感覺。”
枸杞干果、枸杞果汁、枸杞原漿、枸杞茉莉花奶茶粉……在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福百瑞)寧夏枸杞館,各式各樣枸杞產品吸引參觀者駐足品嘗。作為寧夏枸杞行業龍頭企業,沃福百瑞成立27年時間,產品出口27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十大出口農產品品牌”“誠信納稅民營企業(2015—2024)”等多項榮譽。
在沃福百瑞發展過程中,合規經營始終是企業的生命線。“枸杞植株喜陽,充足光照下枝葉繁茂。作為農業類企業,我們對稅務合規的直觀感受,就是一種在陽光下的感覺。只有堅持合規經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得更穩、走得更遠。”沃福百瑞董事長潘泰安說。
稅務合規已成企業“一把手”工程
“這是寧夏稅務部門授予我們的一份榮譽,我們十分珍惜!”走進沃福百瑞寧夏枸杞館,潘泰安指著企業榮譽墻顯眼位置的“誠信納稅民營企業(2015—2024)”牌匾向記者介紹,今年4月,寧夏稅務部門從152家納稅信用級別連續10年為A級的企業中,篩選出10家具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授予“誠信納稅民營企業”榮譽稱號,沃福百瑞是寧夏枸杞行業中唯一獲得此殊榮的企業。在潘泰安看來,這份榮譽既是企業堅持依法納稅的結果,更是稅務部門對企業合規經營的一種激勵。
“依法納稅,不只是一種法定義務,更應當成為一種自覺。”潘泰安告訴記者,他來自“中國枸杞之鄉”寧夏中衛市,從小的夢想就是讓更多人吃到家鄉的枸杞。為此,1998年,他創立了沃福百瑞,專業從事枸杞及枸杞深加工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創立之初,潘泰安就立下了“讓企業在陽光下健康成長”的目標。盡管創業初期條件有限,他仍然堅持做好財稅管理工作,要求企業財稅人員規范賬務處理,及時、準確繳納每一筆稅款。
2015年前后,經過10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沃福百瑞各方面都走向成熟,有意登陸資本市場。秉持著“預防重于治療”的理念,沃福百瑞著手開展企業內控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稅務管理體系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潘泰安介紹,公司聘請了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系統梳理企業各環節潛在稅務風險并逐項化解,結合業務實際形成稅務管理制度,建立起適合企業發展的稅務管理體系。如今,稅務合規已經成為沃福百瑞的“一把手”工程,企業稅務戰略調整、重大涉稅事項等均需經過董事會審議。同時,在各項重要業務計劃階段,財稅管理團隊就要介入,充分考慮稅務因素的影響。
優化收購模式,注重四個關鍵環節
與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一樣,沃福百瑞曾面臨農產品季節性集中收購帶來的稅務管理挑戰。
2015年之前,沃福百瑞大多數原料都是直接向農戶收購的。潘泰安回憶,當時,每年枸杞產季公司都要對接上千家農戶進行原料收購,時間緊、任務重、環節多。雖然經過稅務部門的輔導,企業在合同簽訂、發票開具等方面較為規范,但由于農戶分散、交易零碎等問題,農產品收購發票的真實性核驗存在一定困難,給企業帶來潛在稅務風險。
2015年,沃福百瑞以內控制度改革為契機,探索將直接向農戶收購優化調整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精準訂單收購模式,企業原材料供應商從上千家農戶轉變為10余戶大型農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同時主推銀行轉賬,確保收購流程可追溯。潘泰安認為,新收購模式的關鍵在于實現了“合同流、貨物流、資金流、發票流”的統一和相互印證。“在新的收購模式下,公司的運營成本和管理難度大幅降低,確保了每一筆收購交易的合規性和真實性,有效防范了稅務風險。”潘泰安說。
具體來說,在合同簽訂環節,沃福百瑞每年與農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簽訂包含品級、數量、價格、質量標準、交付時間、結算方式(明確銀行轉賬)等要素的標準化采購合同,并經法務、財務等部門審核備案。在收購環節,企業借助信息化手段現場錄入供應商信息、過磅數據、質檢結果,系統自動生成收購單據,并與合同信息匹配。在支付環節,所有款項必須通過企業銀行對公賬戶支付至合同約定的供應商賬戶,支付憑證與收購單據、合同需一一對應。在開票環節,基于真實、完整的收購數據和支付憑證,企業按照稅法規定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確保票面信息(數量、金額、供應商)與系統記錄、銀行流水完全一致,以免出現超合同、超支付開票等情況。
三級審核制度規范研發費用歸集
“創新,是企業進步的靈魂。這一點同樣適用于農產品加工企業。”潘泰安介紹,沃福百瑞堅持“科技賦能產業、品質鑄就品牌”的發展理念,依托自主創新與產學研深度融合,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擁有“全營養素枸杞保健果汁”“微波輔助超聲波提取枸杞中綠原酸的方法”等10項核心專利技術,參與制定多項行業標準。基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嚴格的生產標準,沃福百瑞獲得了ISO22000、FSSC22000等多項國際認證。
在研發費用歸集方面,沃福百瑞建立了規范的研發費用核算體系。從項目立項起,企業財務團隊與研發團隊就緊密“牽手”,建立《研發費用歸集操作規范》,明確費用范圍和標準。研發過程中,每一筆費用的產生都有嚴格的記錄,在財稅信息化管理系統中設置專門的研發費用輔助核算項,要求準確填報研發人員工時,材料領用、設備折舊、委外費用等均需關聯具體項目,并完整保存項目立項決議、預算、階段性報告、驗收報告、費用明細賬、分攤計算表等備查資料。
在實務操作中,沃福百瑞實施“研發項目負責人—研發部門負責人—財稅團隊負責人”三級審核制度。作為第一責任人,研發項目負責人需要在研發費用發生后及時整理相關憑證,詳細標注費用用途,及其與項目的關聯性;研發部門負責人承擔二次審核職責,重點檢查研發費用是否符合項目預算和研發活動實際需求;最后,財稅團隊負責人從稅務合規角度,對照政策文件逐條核對費用的真實性、合理性和相關性。
潘泰安認為,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沃福百瑞不僅要在產業發展上發揮龍頭作用,而且要在規范行業整體財稅管理方面起到示范帶頭作用。面向未來,沃福百瑞將繼續堅持以納稅信用鑄就品牌信譽,不斷完善企業財稅管理體系,加強關鍵環節稅務合規管理,形成可供同行業企業借鑒的實踐做法,助力枸杞企業在陽光下走得更穩、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