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加拿大的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家業務覆蓋60余國、管理超1萬億美元資產的資本巨頭。近期,因在稅收、環保、社會責任和資產披露等方面的爭議性操作,該公司陷入加拿大國內的輿論風波之中。
加拿大資本巨頭布魯克菲爾德業務覆蓋60余國,被曝構建全球避稅網絡實現資本套利。
圖為布魯克菲爾德總部所在地多倫多城市風光。
構建全球避稅網絡實現資本套利
布魯克菲爾德的稅務策略,堪稱跨國資本利用規則套利的“典型案例”。澳大利亞一家研究跨國企業稅務問題的機構——國際企業稅務責任與研究中心于2023年發布一份報告,稱布魯克菲爾德為“加拿大頭號避稅企業”。布魯克菲爾德避稅的主要方式是在百慕大群島、開曼群島、馬耳他等離岸司法管轄區設立數十家子公司,構建復雜的股權與資金循環網絡。
早在2017年,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的一項調查就顯示,2011年—2016年,加拿大企業的平均稅率約為26.6%,布魯克菲爾德的平均稅率卻僅為6.1%。經計算,布魯克菲爾德在此期間獲得265億加元(1加元約合5.25元人民幣)的利潤,卻只繳納了16億加元稅款,僅在加拿大一國就造成高達53億加元的稅收缺口。2022年,獨立組織加拿大稅收公平協會發現,2017年—2021年,布魯克菲爾德存在高達60億加元的企業稅收缺口。這一發現也與《多倫多星報》的調查結果互為印證。
國際企業稅務責任與研究中心的報告詳細披露了布魯克菲爾德采用的避稅策略。以布魯克菲爾德旗下的英國金絲雀碼頭物業公司為例,該物業公司估值超過80億英鎊,曾在2021年取得近4.2億英鎊的收入(當時1英鎊約合9元人民幣)。但憑借復雜的所有權結構和關聯方交易,該公司大幅減少了應稅收入,2021年僅繳納1150萬英鎊的稅款。布魯克菲爾德旗下一家澳大利亞私營醫院運營商“健康視野”,2020年—2021年實現23億澳元(1澳元約合4.68元人民幣)收入,其不僅未繳納任何稅款,反而申請享受了近5000萬澳元的稅收優惠。布魯克菲爾德正是通過開曼群島的一家子公司持有“健康視野”,享受了“零企業所得稅”政策。
除開曼群島的“零企業所得稅”政策外,百慕大群島的企業也可以享受15%的低企業所得稅率,且私募基金可以豁免繳納。選擇在這些“避稅天堂”設立子公司,布魯克菲爾德的資金得以在“低稅率—高回報”的循環中實現收益最大化。從本質上說,這些操作手段就是在利用法律和制度漏洞避稅。加拿大稅收公平協會研究員塞拉斯?雪瑞布說:“‘避稅天堂’的問題不僅僅在于違法,更在于它損害了國家間的稅收公平。”
利益導向忽視生態和社會責任
除避稅丑聞外,布魯克菲爾德在生態環境領域的行為也與其“凈零排放轉型推動者”的自我定位形成反差。
2020年,該公司為了給旗下巴西農場的大豆生產騰出土地,在當地8座農場砍伐了超過9000公頃的森林,致使當地原住民流離失所,破壞了生態平衡和社會穩定。據調查,這8座農場中僅有1座獲得了砍伐許可。
2021年,布魯克菲爾德在未進行任何重新造林的情況下出售了此前破壞性砍伐森林的巴西農場,此舉被批評為“用出售資產的方式逃避承擔環境責任”。這種“洗白”行為引發公眾質疑:當資本將環保議題轉化為金融產品時,如何確保商業利益不凌駕于生態保護之上?
不僅如此,巴西一家法院還在2014年裁定,布魯克菲爾德控制的兩家巴西實體在旗下的一座農場以“類似奴隸”的條件雇傭工人。盡管布魯克菲爾德否認雇傭了這些工人,將責任推給一個承包商,并聲稱已果斷采取行動糾正問題,但這一事件仍給布魯克菲爾德的公司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在北美住房市場,布魯克菲爾德的擴張同樣伴隨爭議。作為加拿大和美國住宅產權持有量大戶之一,布魯克菲爾德通過私募股權模式大規模收購經濟適用房,再驅逐租戶,大幅提高租金以增加利潤。加拿大新民主黨領袖賈格米特?辛格曾批評布魯克菲爾德:“這家宣稱‘社會驅動型投資’的公司,正在將住房變成資本增值的工具,而非民生保障的載體?!睌祿@示,布魯克菲爾德在加拿大擁有的住宅用地儲備達3.1萬公頃,遠超其他房地產信托公司。這種“資本集中化”的經營模式被指責加劇了加拿大的住房危機。
2020年,布魯克菲爾德還因為一邊領取加拿大緊急工資補貼,一邊向股東分紅12億加元,引發公眾對其占用財政資源的不滿,被認為“缺乏社會責任感”。
布魯克菲爾德在經營過程中引發的一系列爭議,是“無國界資本”與“有國界治理”沖突的一個縮影。當資本通過離岸架構、司法管轄區套利等手段突破監管邊界,稅收公平、生態保護、民生保障等議題便陷入困境。加強對跨國資本的監管,才能有效治理資本無序擴張,讓公共政策更加偏向服務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