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豆豆 章鈺瑩 本報記者 虞立教
建設工坊轉化初級農產品,開設門店打造展銷窗口,通過流動市集宣傳推廣,浙江省浦江縣為破解山區農產品附加值低、銷路窄等問題,構建“工坊+門店+市集”產供銷模式,打通浦江山貨的產銷之路。國家稅務總局浦江縣稅務局最近搭建“鄉稅云圖·一鎮一品”體系,從精準匹配政策、云端直聯辦稅、部門業務聯辦三個維度,織就一幅稅務助農、合規發展的共富新畫卷。
“一鎮一品” 精準匹配政策
浦江縣物產豐饒,擁有葡萄、香榧種植等五大億元級農業產業,也孕育了麥稈剪貼、竹編等非遺技藝。各鄉鎮依托獨特資源,形成了“一鎮一品”差異化產業發展格局。
浦江縣稅務局根據當地產業特點,組建了5個稅收政策服務團隊,主動對接當地財政、商務等10個政府部門和15個鄉鎮街道,全面掌握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扶持政策及發展的痛點難點,梳理數十項細分產業支持政策,形成《特色產業稅收指引》,以“案例口袋書”等形式推送給企業,幫助其合規適用稅收政策。
杭坪鎮程家村有5000余畝香榧林,香榧果制成的干果營養豐富,很受歡迎。另外香榧還衍生出香榧油、香榧糖等產品。最近,村里的共富工坊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正對倉庫里的香榧進行抽檢、分級、包裝,確保品質穩定。“香榧樹要8年掛果,生長成熟期又要3年,前期投入大、周期長。稅務干部經常來給我們做政策輔導,對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浙江留家坪生態林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文剛說。
浦江縣稅務局還結合該產業特點,梳理相關涉稅風險點和納稅申報操作規范,編制《香榧產業稅收指引》,幫助企業厘清農產品免稅政策邊界,引導企業合規經營。與2022年相比,該產業帶動周邊3000余農戶戶均增收約1萬元。
“云端直聯” 讓經營辦稅無憂
每天凌晨4點,浦江縣檀溪鎮“潘周家一根面”面館內已經蒸汽氤氳,“一根面”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周金華正將面團拉抻成萬縷細絲。這承載著百年技藝的“一根面”,在登上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后聲名大噪,如今暢銷全國,帶動全村120多戶農戶制作,一年能給村集體帶來約1200萬元的收入。銷路打開,“煩惱”也隨之而來。周師傅說:“用手機開票總怕點錯,萬一影響發貨,損失的都是鄉親們的血汗錢。”
針對村民開票容易出現商品信息不準、購方信息錯漏等問題,浦江縣稅務局吸納駐村干部成為稅務“代辦員”,將發票開具輔導等業務下沉到村。另外,在村口的365便民服務中心設置雙屏互動終端、遠程視頻協辦一體的智慧微稅站,稅務人員通過視頻輔導村民規范填開、及時校驗發票。
“現在開票不慌了,拿不準的時候找稅務干部視頻輔導,當場開票!”周師傅笑著說。
目前,“村干部代辦+智慧微稅站”模式已覆蓋全縣鄉鎮,實現簡單事項村干部代辦,復雜事項鄉鎮智慧微稅站辦理,疑難問題直連辦稅服務廳“云端會診”。環環相扣的服務,助力山里門店貨銷萬家、經營無憂。
“聯辦專窗” 助力輕裝創業
麥稈剪貼畫是流行于浙江省浦江地區的民間藝術,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麥稈剪貼傳承人趙朝陽打算在當地的市集開店銷售麥稈剪貼畫,卻不了解開店流程。在集市走訪的“豐安稅悅”服務隊了解他的情況后,輔導他通過稅務局設立的“個體工商戶聯辦專窗”,一次辦妥所有手續。
據了解,浦江縣稅務局聯合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設立了“個體工商戶聯辦專窗”。創業者在專窗提交身份證、經營地址等材料后,由專窗內部流轉信息,創業者能更快“一手拿執照、一手領發票”。創業者在經營過程中如需變更信息等,專窗也能“一站式”辦理,幫助更多人實現輕裝創業。
截至目前,浦江縣“工坊+門店+市集”模式已帶動4600余名農戶穩定就業,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滿載山貨的貨車正沿著共富之路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