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斌
近年來,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為數字經濟提供了新的核心驅動力。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進一步加速了工業經濟時代向數字經濟時代演進的步伐。
工業經濟時代以基于大機器生產的公司制企業組織形式,以雇傭勞動為主體的就業形式,基于專業化分工的產業組織方式以及生產與消費在空間上的相對分離等為基本特征。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工業經濟時代的生產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的空間布局以及生產與消費的聯結方式產生深刻的沖擊和影響。生產的要素組合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傳統的勞動雇傭關系逐漸弱化,自然人作為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邊界日益模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著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稅制改革、國際稅收規則變革與征管協調等改革任務。
此外,隨著數字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稅務部門提供了涉稅信息搜集處理及納稅服務技術創新和流程優化的巨大空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加快推進智慧稅務建設的要求。稅收征管的數字化轉型是稅制轉型的基礎和關鍵環節,將在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稅制改革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國際間科技、經濟競爭的核心領域。在妥善應對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諸多挑戰的同時,應從戰略高度把握經濟數字化轉型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革命性變革帶來的機遇。為此,應加快探索并逐步推進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稅制改革,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為提高我國科技、經濟競爭力創造更好的條件。
當前,應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要求,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全面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優化稅收優惠政策體系,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從長期看,要密切跟蹤數字經濟,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對經濟運行和生產方式的影響,加強數字經濟時代稅制及征管變革的趨勢、路徑和措施的研究,逐步探索推動基于工業經濟時代的現行復合稅制體系向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稅制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