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劉磊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格局面臨深度調整,國際稅收規則體系處于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學術界需進一步深化對一些國際稅收熱點問題的認識和研究。
一是單邊措施與多邊規則的博弈加劇。在“雙支柱”方案支柱一規則生效前,一些國家仍在實施或醞釀數字服務稅等單邊措施。即便在支柱一規則框架下,如何平衡市場國征稅權與避免雙重征稅、協調不同稅收轄區間的利益訴求等,依然是懸而未決的難題。單邊措施與多邊規則的博弈,考驗著國際稅收治理體系的韌性與包容性。二是地緣政治因素深度嵌入稅收規則制定。稅收議題不再僅僅是技術性規則,更成為國家間政治、經濟競爭的重要籌碼,國際稅收規則體系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面臨嚴峻挑戰。三是新興技術持續沖擊傳統征管理念。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在提升稅收征管效率的同時,為跨境逃避稅提供了新的空間(如加密資產隱匿、算法交易避稅)。研究技術驅動的稅收新現象與新規則,成為亟待回應的重大課題。
當前,應增強國際稅收學術研究的前瞻性,為構建更加公平、穩定、可持續的國際稅收新秩序貢獻中國智慧。
首先,深耕重大戰略性議題。如“雙支柱”方案落地、新興技術驅動下的稅收規則重構、綠色稅收與國際協調、國際稅收治理體系改革等。其次,提升研究深度與政策轉化效能。倡導實證研究與微觀分析,鼓勵運用大數據、計量經濟學等方法,開展實證研究;強化跨學科協同,推動國際稅收研究與國際法、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的深度融合,多維視角看問題;打通“研用”通道,完善研究成果向政策建議轉化的機制,提升政策建議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時效性。最后,深化高水平國際合作。主動加強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稅收專家委員會等國際組織,以及主要國家知名稅收研究機構的實質性合作;系統總結中國在參與全球稅收治理、優化國內稅制、提升征管效能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創新,提升中國學術界在國際稅收規則制定中的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