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波峰
數字財稅建設不僅是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新的數字技術,提升財稅體系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還要有效激活社會需求,激發更多領域的創新。同時,為突破以往財稅改革難點提供更有效、更現代化的手段,推動健全現代財稅制度。
數字經濟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謀劃時必須考慮的重要背景和重要因素。數字財稅建設應成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認為,我國數字財稅建設初步形成良好局面。未來數字財稅建設不僅包括財稅管理數字化,即運用數字技術實現財稅管理數字化和智能化,還應包括財稅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創新。數字財稅建設不僅要形成財稅體系運行的數字化環境,還應通過信息的交換和共享鏈接其他部門,成為數字政府的重要組成。應通過合適的黏合劑,例如電子發票、電子財政票據等,通過公共數據的流通和使用,鏈接社會經濟運作體系。
筆者認為,未來數字財稅建設有三項重點任務。
數字財政建設。近年來,以在財政運行中使用數字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數字財政迅速發展,為財政政策的有效實施以及手段創新提供了技術基礎和更多可能。例如,各地財政部門利用數字平臺、數字人民幣等,以消費券等形式實施財政補貼。如果沒有數字技術,這種面向最終消費者的大規模定制式財政補貼創新政策,估計沒有這么高的效率。因為有了數字技術的支持,這種直達個體的支出的覆蓋面和個性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應進一步總結現有經驗,將財政大數據利用作為重要突破口,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平臺等現有財政數字化舉措,形成覆蓋經濟運行、財政、貨幣等各領域的財政大數據平臺及相應的數據應用格局,打造財政管理體制、分享機制,財權事權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等重點改革工作的數字化、智能化支撐平臺。同時,進一步研究數字化條件下財政政策和管理的新舉措、新工具。
數字稅收建設。經過金稅工程的近30年建設,稅務部門逐步推動管理平臺、管理制度、稅收政策的數字化轉型,推出了電子發票、電子稅務局、稅收大數據、個人所得稅App等典型應用,采取了確認式申報、精準化推送等數字化舉措,當前正在研究和形成匹配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的稅收政策。
應在目前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促進涉稅數據要素流通和使用,深化拓展稅收大數據應用,研究稅務領域大模型,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治理效能,推動企業稅務數字化水平提升。重點從征稅對象、計稅依據、適用稅目等稅制要素角度,完善與數字經濟相匹配的流轉稅和所得稅制度。
數據財政建設。數據資源體系和數字技術基礎設施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組成和動力來源,作為新生產要素的數據要素是核心,發揮其作用需要重視數據領域的財稅政策。以財稅政策推動數據要素領域發展的工作可以總稱為“數據財政”。應進一步加強財稅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協作,鼓勵適度創新,推動數據要素流通和使用,支持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等。
這三項工作中,數字稅收、數字財政偏向于財稅部門內部的數字化轉型,數據財政則是財稅部門適應外部數字化轉型的相應舉措。值得注意的是,這三項重點工作總和并非簡單的“加法”,而是“乘法”。也就是說,數字財稅建設不僅面向已有的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領域,還要面向作為新生產要素的數據領域,如東數西算、“數據要素×”行動等;不僅應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的數字技術,提升財稅體系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更應助力數據新要素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嵌入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中國的發展。應通過數字財稅建設,充分發揮財稅政策作用,有效激活社會需求,激發更多領域的創新。同時,為突破以往財稅改革難點提供更有效、更現代化的手段,推動健全現代財稅制度,解決預算管理現代化、稅制結構優化、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完善等問題,為高質量發展形成更有利的社會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