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志聰 程麗華 鄭國勇
在東北地區唯一的海島縣——大連市長海縣的民生廣場上,有一座碩大的花形雕塑,毗鄰大海、迎風傲立,紅艷艷的花瓣向天空伸展。
當地人介紹,這是生長在海島上的一種花,叫海蓬花。它們扎根巖縫、不懼風浪、向陽生長。
記者不禁感嘆,這不就是他嘛!
堅韌——摘除脾臟、膽囊,接受肝腎雙移植手術,醫生給他劃定最多10年的生命期限,他屢屢創造生命奇跡;
執著——懷揣著對稅務事業的熾熱之心,扎根基層一線30余年。他說:“只要生命尚存1分鐘,就會奮斗60秒,為黨盡好責、為國收好稅、為民服好務!”
他就是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稅務總局長海縣稅務局小長山稅務所黨支部書記、所長呂永剛,一朵在風浪中怒放的海蓬花。
面對生命中的“驚濤駭浪”,他創造了生命奇跡,卻堅持把獲得第二次生命歸功于“好時代、好集體、好同事”
兩個多月前,呂永剛第一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呂永剛是全國稅務系統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的22位稅務干部之一,也是大連市稅務系統唯一入選的稅務干部。回憶起當時的心情,他說:“很激動!我只是盡了一名稅務干部的職責,盡了一名黨員應有的義務,根本沒想過這輩子能有機會登上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
在他看來,先進應該像王進喜一樣,有一股鐵人精神。事實上,在同事眼中,呂永剛也像鐵人一樣,“身上一直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
1990年,呂永剛以全縣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1993年畢業時,他放棄了留在市區的機會,選擇了到偏遠的海島縣長海工作。
作為當時長海縣唯一一名“科班出身”的稅務干部,呂永剛很快成長為業務骨干。1998年,他被選派到長海縣偏遠、艱苦的王家島鎮,擔任稅務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長。
“剛工作4年就當上副所長,組織上對他寄予厚望。”回憶起曾經的徒弟呂永剛,長海縣稅務局三級高級主辦王雷流露出自豪。
呂永剛沒有辜負這份厚望,當年便扭轉了該稅務所連續三年沒有完成工作任務的局面。“當時就憋著勁,想要干成點事。”如今回想起來,他的臉上還是會神采飛揚。
然而,不久后,這位意氣風發的稅務干部遭遇了生命中的“驚濤駭浪”。
1999年底,呂永剛被確診為嚴重肝腎綜合征,經4年求醫后,醫生判定唯有肝腎移植才能挽救生命。
“當時很難熬,我也曾動過輕生的念頭,不僅因為身體承受著巨大痛苦,更重要的是因為做移植手術需要花費很多錢,不想拖累家人。”呂永剛說。
當時的大連市國稅局干部聞訊后紛紛伸出援手。2003年,在全局干部的大力資助下,呂永剛成功完成手術,并成為東北首例肝腎雙移植成功案例。
術后,醫生跟呂永剛說,能活著下手術臺就是奇跡,并根據經驗給他的生命設定了“最多延續10年”的期限。
然而,奇跡又發生了!這一晃,就過了近22年。“有一次到醫院復查,碰到一位曾經給我看病的醫生,他說他簡直不敢相信我能堅持這么久。”呂永剛笑著說。
呂永剛把自己獲得第二次生命歸功于“好時代、好集體、好同事”。“如果沒有好時代、沒有稅務這個大家庭,我早已不在人世。這份恩情,我永生難忘。”他說。
面對來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他沒有“躺平”,而是選擇回到崗位扎扎實實做好每件事
2004年7月,休息不到一年時間,呂永剛提出要去上班。他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強烈反對,給長海縣國稅局黨組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要上班的堅定決心。
為什么還要堅持工作?在信中,他寫道:“我虧欠單位太多了,能干多少就盡量干多少。”
采訪中,他說:“我覺得拖累了很多人,心里愧疚,一定要有個交代。”他想了想又補充道:“我是個躺不平的人,在家待著不得勁兒。”
后來,組織上經慎重考慮,同意了呂永剛的請求,先后安排他在縣局檢查科、稅源管理科等部門工作。2015年,呂永剛擔任大長山稅務所副所長。
2016年營改增后第一個申報期,如何確保營改增納稅人申報好,對于稅務部門特別是基層稅務部門而言,是一場“硬仗”。
“怎么能把營改增納稅人的訴求摸得更準一些?”呂永剛琢磨,“我們試試回訪服務。”于是,他要求大家認真記錄并分類整理納稅人提出的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細化培訓,確保納稅人順利申報。有一次大連市國稅局領導到所里檢查,隨手翻開回訪記錄本查看,當場就要求在全市推廣這個做法。
與呂永剛認識已經33年的長海縣稅務局稅收風險管理科干部宋立杰說:“永剛對工作的熱愛,都體現在行動中,用心做好每件事,堅持不懈又扎扎實實。”
2018年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后,呂永剛被任命為長海縣稅務局第二稅務所黨支部書記、所長,承擔全縣90%以上稅源的管理工作。
長海縣由眾多島嶼組成,從縣城到最遠的島嶼,坐船快的要一個多小時,慢的要三個多小時。
第二稅務所服務的納稅人繳費人分布在近20個島嶼上。為方便企業和群眾,即便是暈船,呂永剛仍堅持上門送政策、服好務,每年往返全縣大小島嶼上百次,行程2000多海里。
呂永剛(中)堅持跑遍轄區每一個島嶼,為海水養殖業納稅人送去政策。
“為什么明知會身體不適,仍堅持跑遍各島?”記者問。
“大風大浪、乘船跨海,就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實際情況。納稅人繳費人不方便,那我們就得多走一步、多干一些。”呂永剛回答道,“只有面對面交流,納稅人繳費人才會更認同我們,我們也才能更了解他們的需求。”
親力親為、以心換心的呂永剛,讓大連狀元海生態苗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剛打心里覺得“可親”:“他是實心實意替我們著想,為我們解決問題,是企業的貼心人。”
面對組織的信任,他愿意做“高個子”的人,為了熱愛的事業,只要生命尚存1分鐘,就會奮斗60秒
有句諺語:“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呂永剛身高一米九,在宋立杰看來:“這話用在永剛身上太合適了。不僅是他個頭高,關鍵是有事了他真上。”
2023年,小長山稅務所所長面臨退休。誰來接替?呂永剛無疑是很好的人選,但組織上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還是讓他慎重考慮一下。結果,呂永剛沒有猶豫就接受了。
“你是不想活了嗎?這個壓力多大,你不知道?”宋立杰得知這件事后,和呂永剛吵了一架。
小長山稅務所服務長海縣四分之三的養殖戶,涉及個體工商戶眾多。當時所里只有4個人,面對的工作壓力可想而知,宋立杰心疼他。
呂永剛說,當時組織找他談話,有句話讓他心里滾燙:“組織信任你,群眾認可你。”沖著這句話,他也要干。
到任小長山稅務所后,呂永剛抓緊時間完成了對轄區內6000多戶企業的摸底調查和政策輔導。
當前,稅務系統正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條件下的稅費征管“強基工程”,呂永剛又忙碌了起來,他覺得,對基層一線而言就是要把基礎工作做好。“比如,管戶,得先知道戶在哪兒吧。”他說。
同時,呂永剛也流露出一絲壓力,他說這兩年突然有些“本領恐慌”,面對日益加快的數字化步伐,自己有點兒跟不上了。
其實,了解呂永剛的人都清楚,以他的性格,不是他跟不上,而是這兩年他的身體狀況不太好。
去年,長海縣稅務局黨委考慮到呂永剛的身體狀況,想給他調整一下崗位。但呂永剛表示還想留下來,再帶一帶年輕人。
小長山稅務所青年干部欒明陽是同批入職縣局的青年中唯一被分配到基層稅務所的干部,起初他一直以為自己被“流放”至此。
來到所里,呂永剛親自帶他。有一次,欒明陽看到呂永剛筆記本里為他規劃的職業發展路線:從熟悉基礎業務流程,到參與復雜的稅收政策宣講,再到未來如何在崗位上深耕創新……“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并不是被‘拋棄’,而是一直被關注著。”他說。
海水養殖是長海縣的特色產業,從業個體戶數量多,養殖涉及面廣,涉稅業務比較復雜。呂永剛一有時間便帶著所里的年輕人一起去調研,讓他們實地了解情況。
青年干部李禹薈說:“呂所長不僅希望我們掌握稅費政策,更希望我們掌握和納稅人繳費人打交道的技能。他常說,‘希望你們能少走彎路’。”
“組織上都已經考慮讓你從一線退下來了,為什么你還要堅持留下來?”記者直截了當地問呂永剛。
“組織信任我,我就要干,就要對得起這身稅服。”
“只要生命尚存1分鐘,就會奮斗60秒,為黨盡好責、為國收好稅、為民服好務!”
這個東北漢子的話,句句都是從心窩里淌出來的,體現著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稅收事業最高貴的品質——“忠誠”。
就像他30多年的老同學、老同事,長海縣稅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傅巖所說的:“這么多年,呂永剛有著始終不變的初心——對組織的感恩之心、對工作的熱愛之心、對群眾的服務之心。”
夏天的長山島經常會下雨。離島的那天,風和日麗,記者聽到當地的一首歌曲:“海島上,海蓬花,海風海浪養育它。片片綠葉綠似水,朵朵紅花紅如霞。一茬新枝吐新蕾,花開香遍千萬家。海島上,海蓬花,你是島上漁家的幸福花……”